首页
1
会员专区
2
时间银行新闻
3
构筑立体化多层次体系 缓解失能老人护理难题4
http://www.timebank.org.tw/cn/custom_35837.html 构筑立体化多层次体系 缓解失能老人护理难题 构筑立体化多层次体系 缓解失能老人护理难题 构筑立体化多层次体系 缓解失能老人护理难题  发布时间: 2016-03-24 11:00:48   |  来源: 北京日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老龄化程度加剧趋势下,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失能老人”数量也在激增。在全社会面临的养老服务压力中,失能老人护理正成为难中之难。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郑惠强递交提案,呼吁加快构筑针对失能老人长期护理的社区保障服务体系,在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施力,以应对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资源的稀缺。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有近4000万失能老人。近年来,随著老龄化、少子化、空巢化趋势加剧,老人因意外或疾病失能后,在家中去世多日后才被发现的事情,时常见诸报端。   这类现象,成为郑惠强的提案动因。他发现,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难以承受失能老人护理之重,紧缺的养老机构资源亦渐趋不堪重负。如无法从中间地带的社区著手,失能老人护理只会越来越难。   “失能老人护理,牵涉大量时间、精力和费用,很多家庭难以承受,需要采取多种方式予以解决。”郑惠强説。   在这方面,社区并非没有资源。近年来,各地已探索试行“时间银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等措施和政策,在社区养老方面取得成效。这些措施及其背后的思路,均可从一般养老需求延伸至失能老人服务需求,并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缓解家庭和机构的养老压力。   在此基础上,可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行业监管服务、优化综合保障体系、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加快构筑立体化、多层次的失能老人长期护理社区服务保障体系。一方面,可以志愿服务、时间银行为重点,整合政府、社会、家庭资源,为失能老人护理构筑坚实的“底部”。郑惠强建议,早先已有试点的“时间银行”模式,值得大力推广。根据上海等多地社区的先期探索,“时间银行”吸引社区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参与构建,并由社区记录和管理,将参与者的公益服务时间存入“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再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   另一方面,日间日常照料和夜间紧急服务相结合的长期护理模式,也广受期待。郑惠强建议,这套模式以白天托管为重点、半小时车程为半径,由政府整合人口、医疗、保健、民政、志愿服务、慈善机构等基础数据,建立失能老人社区服务档案和社区护理资源数据库,补充配备针对失能老人特点的长期护理设施。   在夜间,则可借鉴日本、新加坡等地经验,整合社区、家政与保健服务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呼叫中心服务机构的各类资源,形成基於大数据分析与呼叫中心服务的现代化日间常规护理与夜间紧急服务机构,开展社区日间托老、到府探视及服务、家庭病床、健康谘询等个性化服务。  

欢迎大家报名参与时间银行 存时间 多帮手。 「时间银行是金钱经济和社区经济的桥梁」 (bridging the economy of money and economy of community)。 将时间储存起来,存在每个人的银行帐户里,所存时间是可以交换。 「时间银行」是以工作的时间折算成交换的单位,在使用时我们称为「时间点数」。 时间原本是不能储存的 但现在透过时间银行就可以储存起来。

首页 会员专区 > 时间银行新闻 > 构筑立体化多层次体系 缓解失能老人护理难题

构筑立体化多层次体系 缓解失能老人护理难题 

发布时间: 2016-03-24 11:00:48   |  来源: 北京日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老龄化程度加剧趋势下,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失能老人”数量也在激增。在全社会面临的养老服务压力中,失能老人护理正成为难中之难。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郑惠强递交提案,呼吁加快构筑针对失能老人长期护理的社区保障服务体系,在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施力,以应对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资源的稀缺。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有近4000万失能老人。近年来,随著老龄化、少子化、空巢化趋势加剧,老人因意外或疾病失能后,在家中去世多日后才被发现的事情,时常见诸报端。

  这类现象,成为郑惠强的提案动因。他发现,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难以承受失能老人护理之重,紧缺的养老机构资源亦渐趋不堪重负。如无法从中间地带的社区著手,失能老人护理只会越来越难。

  “失能老人护理,牵涉大量时间、精力和费用,很多家庭难以承受,需要采取多种方式予以解决。”郑惠强説。

  在这方面,社区并非没有资源。近年来,各地已探索试行“时间银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等措施和政策,在社区养老方面取得成效。这些措施及其背后的思路,均可从一般养老需求延伸至失能老人服务需求,并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缓解家庭和机构的养老压力。

  在此基础上,可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行业监管服务、优化综合保障体系、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加快构筑立体化、多层次的失能老人长期护理社区服务保障体系。一方面,可以志愿服务、时间银行为重点,整合政府、社会、家庭资源,为失能老人护理构筑坚实的“底部”。郑惠强建议,早先已有试点的“时间银行”模式,值得大力推广。根据上海等多地社区的先期探索,“时间银行”吸引社区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参与构建,并由社区记录和管理,将参与者的公益服务时间存入“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再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

  另一方面,日间日常照料和夜间紧急服务相结合的长期护理模式,也广受期待。郑惠强建议,这套模式以白天托管为重点、半小时车程为半径,由政府整合人口、医疗、保健、民政、志愿服务、慈善机构等基础数据,建立失能老人社区服务档案和社区护理资源数据库,补充配备针对失能老人特点的长期护理设施。

  在夜间,则可借鉴日本、新加坡等地经验,整合社区、家政与保健服务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呼叫中心服务机构的各类资源,形成基於大数据分析与呼叫中心服务的现代化日间常规护理与夜间紧急服务机构,开展社区日间托老、到府探视及服务、家庭病床、健康谘询等个性化服务。